火票 清代驿递紧急公文的凭证。即兵部火票。清制,凡由驿马递送的公文,兵部皆加发火票,令沿途各站接递。由外省送京的公文,或外省互相送达的公文,火票内各粘连排单。火票内填注每日递送里数,沿途各驿依限驰送。各驿接递时,必须查验火票,将收递年月日和具体情节知会主管衙门查明,并按季上报,督抚于年底汇总报兵部查核。
排单 又称滚单、信牌。清代驿递公文使用的凭单。清制,凡马上飞递公文皆且兵部火票,令沿途驿站接递。其外地达京师及在外彼此互达者,则各粘连排单,附于公文封套上,随文传递。沿途按程填写驿站名称,到达和发出的日期、时刻,以明确责任。类似排单,由来已久。明代没有“勘合凭单”。“万历三个(1575)议准,大勘合外,另置长单,随同发给,自起程至公干地方,各经过官司填注供应数目于各项之下,用印钤盖”(《明会典》卷149)。元代有长引隔眼。“长引”是长途的凭证,“隔眼”即格眼、表格。光仁宗延祜五年(1318)十一月规定,凡是交递铺传送的公文,从始发衙门起,按地理远近,粘贴长引隔眼,注明公文件数及始发时刻。
|